We read every piece of feedback, and take your input very seriously.
To see all available qualifiers, see our documentation.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虽然绝大多数人都会成为父母,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父母可以说十分的缺乏培训。 就与孩子沟通时候的说话技巧这一项,就可能会有一大片中枪的。我们可以来看看一下这一本书:《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简称P.E.T,父母效能训练,其中节选的内容: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421866 说说父母常见的与孩子沟通的类型:
1.命令、指挥、控制——告诉孩子去做某事,给他一个命令:
“我不管其他家长怎么做,你必须打扫庭院!” “不许那样和妈妈说话!” “现在你回到那儿去,跟吉妮和艾希礼一起玩!” “别再抱怨了!”
2.警告、训诫、威胁——告诉孩子如果他做某事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你那样做.你会后悔的!” “你再说一句那样的话。我就让你出去!” “最好别那样做,如果你知道怎么样才是对你好的话”
3.规劝、说教、布道——告诉孩子他应当怎样做:
“你不应该那样做。” “你应该这样……” “你在任何时候都应当尊重大人。”
4.建议、给出解决方案或意见——告诉孩子怎样解决一个问题,给他建议或意见:为他提供答案或解决方案:
“你为什么不请吉妮和艾希礼一起到这儿来玩?” “等过几年再决定大学的事。” “我建议你跟老师谈谈这件事。” “去跟其他女孩交朋友。”
5.说服、教育、进行逻辑辩论——试图用事实、辩论、逻辑、信息、或者你自己的意见来影响孩子:
“上大学会成为你一生中最美好的经历。” “小孩必须学会彼此相处。” “让我们来看看关于大学毕业生的事实。” “如果小孩子学会在家里负起责任.他们长大以后就会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这样理解——你妈妈需要你帮忙做家务。” “我在你这个年纪时。要做的事情比你还多一倍。”
6.评价、批评、表示不赞同、责备——对孩子作出一个负面的评价或判断:
“你没想清楚。” “那样是很不成熟的做法。” “在这件事上你大错特错了。” “我没法同意你的看法。”
7.赞扬、表示赞同——作出一个正面的评价或判断,表示赞同:
“嗯。我认为你很漂亮。” “你有能力把它做好。” “我认为你是对的。” “我同意你的看法。”
8.归类、嘲笑、羞辱——让孩子感到自己愚蠢,把孩子归类,让他感到羞耻:
“你是个被宠坏的小鬼。” “看这儿.‘无所不知’先生。” “你的行为就像野生动物。” “好吧.小宝宝。”
9.解释、分析、诊断——告诉孩子他的动机是什么,或者分析他为何做出这样的事或说出这样的话;表示你已经看透了他的心理.弄清了问题的所在:
“你只不过是嫉妒吉妮。” “你那样说是想烦我。” “你根本不相信那个。” “你有那样的感觉是因为你在学校不太顺利。”
10安慰、表示同情、安抚、支持——尽力使孩子好受一点,通过谈话让他摆脱不良情绪,试着驱散他的情绪,否认他情绪的强度:
“明天你就不会这样想了。” “所有的孩子偶尔都会经历这样的事。” “别担心.事情会解决的。” “你那么有潜力,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学生的。 “我也有过那样的想法。” “我知道.学校有时候会很无聊。” “你通常跟其他孩子都相处得很好。”
11.调查、质问、审问——试图找出理由、动机、原因;寻求更多信息来帮助你解决问题:
“你什么时候开始这样想的?” “你为什么觉得自己讨厌学校?” “那些孩子有没有告诉过你她们为什么不和你一起玩?” “你跟多少个孩子谈论过家务的事?” “是谁让你产生那个想法的?” “如果不上大学,你会去做什么?”
10、退出、分散注意力、开玩笑、转移话题——试图让孩子回避这个问题;自己远离这个问题;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用开玩笑的方式转移话题,把问题放在一旁:
“别想它了。” “咱们别在餐桌上谈这个问题了。” “好了——我们谈点高兴的事吧。” “你的足球踢得怎么样了?” “我打赌总统都没遇到过像你这么复杂的问题。” “我们都经历过这种事。”
不论是有孩子还是没有孩子。都会经历过这12种方法。但是。我想说的是这12种方法正是让我们和父母或者说,我们和我们的子女越来越不能够推心置腹的原因。
因为,这12种方法,也是12种沟通障碍。
为什么会成为沟通的障碍。是因为这些话语中包含隐藏着:
你不能接受孩子的感受,你希望孩子做出改变。 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解决问题 认为是孩子的错。 认为孩子没有自己聪明。 认为孩子在做坏事或者做错事。 不认为孩子的感受很重要。 不能接受孩子,不能和孩子感同身受。 认为问题不在学校,而在孩子。 没有认真对待孩子。 认为孩子对于学校的评价是不合理的。 不在乎孩子的感受。等等。
现在,各位还觉得自己作为家长来说,专业过关么?
如何做,我希望大家能够自己去看看那本书。很不错。 简单的来说。就是正确的解读孩子行为,语言,情绪背后的内容。称之为解码。 错误解码: 孩子:“我饿了,我饿了,我饿了。” 爸爸:“别吵我。又不听话了。再不听话就打你了。去做作业(警告,威胁,命令)。”
正确解码: 孩子:“我饿了,我饿了,我饿了。” 爸爸:“我知道你想吃东西了。晚饭还要晚点才能做好。你可以先吃点饼干或者面包垫垫,但最好不要超过3片,因为我担心我做完饭,你吃多了没胃口。”
然后,就是正确给出自己的想法,态度和意图。称之为编码 爸爸回来很累,孩子找爸爸玩
错误编码: 孩子:“爸爸陪我玩。” 爸爸因为疲劳然后编码:“你真烦人。” 孩子获得的信息“我很烦。”
正确编码: 孩子:“爸爸陪我玩。” 爸爸因为疲劳然后编码:“我累了。” 孩子获得的信息“爸爸累了。”
书中还有更多更为详细的解释和内容。推荐大家去好好读一下吧。
父母虽然是天职,但是技能还是需要后天培训的。
评论中有朋友对于P.E.T表示质疑,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没有人可以做到100%的完成这个指标,书里面写的内容也不可能100%的涵盖与孩子相处中的各种问题。但这本身的由孩子的角色出发,由其感受而对应使用他能够接受的方式去与之沟通的思路是值得举一反三的。就像我常说的那几句话,尊重科学,尊重孩子的生物性,了解自己孩子特有的模式,做好孩子潜移默化的榜样,有效的与孩子沟通。至于方法和教育的“技术”都是用来参考和拓宽自己的。别在思想上做削足适履的事情。 另外,至于未来的竞争的问题,我是这样看的,也许很多教育法并不能百分百的解决所有教育中的问题,但也不能证明虎妈鹰爸等等这种自发的、小样本的教育就是值得推广的。本身,人的多样性加上家庭、社会环境的不同是会带来各种的变数,而作为教育,我觉得是在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和使用能够降低风险几率,扩大积极发展的可能性的一些方法和手段。
举些例子: 统计证明给予性教育,孩子首次性活动的发生时间比未受过性教育的要平均晚1~2年。成为单亲妈妈的几率和放弃学业的可能都会降低。 使用较为平和,公平的教育模式的孩子罹患心理疾病的概率会低于频繁使用体罚教育的孩子。成就和收入也会略高。 有一项或者多项体育技能优秀的人,成就会略高(社交能力也会略高) 等等...
我觉得作为父母。就需要去了解这些内容,最好是其背后的关系,然后作为参考,把孩子带到风险几率低,积极效应几率高的区域里。我们不能保证一切百分百有效,但不要自发的来一套。后果就是将孩子放到了风险更大的几率中去,作为一个面向普罗大众的回答,我不会推荐大家这么做。
如果真的虎妈大家觉得他们家的教育好,我也可以给出一些内容,大家可以看一下: a.孩子的成就往往与父母的学历成就正相关。 b.父母的家庭收入与孩子的成就也是正相关的。 c.虎妈虽然在有些地方可以用过于严格或者说有些惩罚过度,但整个体系至少是一个边界明确和清晰的,这也是一个很积极的加分项,而且国内很多家庭是无法做到的,特别是有老一辈的隔代教育的环境。 d.虎妈作为一个养育者本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榜样(从她在视频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是一个极为干练的女性,思路也是少有的清晰和果断,这是国内很多妈妈,甚至宅男爸爸拍马追不上的)。言传身教这一点,也是我很强调的。可以说重中之重。
我之所以不推荐虎妈,是因为,很多家庭都看不到这些背后的内容,光是看到严惩这部分内容了,而这部分内容在我看来是她众多加分项里面少有的一个减分项,只是,这一点是她很聪明的用来做为宣传中用来往美式教育上撒盐的宣传手段而已。
所以,人家是老鹰,被扔出飞机还是会飞的。自己是什么,想清楚了再学。
7月13日更新: 作为一个专业的家长很重要的一个素养就是管好自己的嘴。很多时候孩子各种的“熊”表现,往往来自于父母语言的失控,我们可以看看以下案例这是我在中国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问题?中的部分内容:
你作业写快点啊,你这样到明天也做不完。 你做这么快,都错了。做仔细点。 让你仔细点没让你这么慢啊。
你跑快点,就你这样我们明天也到不了家。 别跑这么快,摔倒了怎么办? 让你小心点没让你这么慢,快跟上我! 你看你,自己一点都不小心。摔倒了吧,叫你慢点慢点的。
这样的案例实在太多,我能吐槽的点也多:
1.没有对孩子的能力有准确的了解。 2.不停的在给孩子负面的暗示:你很慢/你不仔细/你粗心。 3.缺乏耐心。 4.对于孩子在第一句指令发出之后的反应缺乏准确的预判。 5.反复修正的过程中给出矛盾的指令。 6.将自己的错误指挥的责任推给孩子。 7.代替孩子做判断和思考。 8.给孩子一个负面的情绪控制的演示。 ……
如何管好自己的嘴,这是做好父母的很重要的一课。言语的力量远大于你想象。
职业家长作答: 不要用谎言逗小孩。 孩子不是成人的等比例缩小,不是线性放大式的成长和发展。 严格的教育不是体现在打孩子的力度上,更不是想当然的随心所欲的教育 另外我听到让我最不适的一句话就是:指着我的女儿对自己小孩说:“你看人家家里小孩”。我想说的是:“我女儿不这样正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然后还有诸如此类的:
你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将孩子陷入两难境地) 小朋友要乖,不乖警察来抓你。(恐吓,要挟,用不可实现的内容去和孩子承诺和博弈) 你爸妈不要你了,跟我回去吧。(父母是孩子的生存依赖,这种语言则是以孩子对于这种依赖的关系的断裂的恐惧来惊吓孩子。)
如果我们的教育者还在这样低级的层次里面打滚的话,我只能为受这样教育的孩子感到悲哀,他们和我们更多提倡科学教育的孩子之间心理上的鸿沟是在越来越大的分割开了,而且不是他们一代能够追得上的了。
我不敢说我的思想有多高级,但是我们可以比较一下: 我现在会考虑的内容:
a.我现在所说的,或者所要求她做的,从她的角度来看,是一种被迫的服从,还是真正理解其背后的现实逻辑关联?
b.就她现在年龄的孩子,从生理能力上,能够达到的程度是怎样?她没能够做到或者做好,是由于她本身身体发展还没到能够做好?还是大脑发育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还是心理上由于环境造成的情景式的依赖导致心理行动力不足?如果是最后一项,那如何调整情景?
c.我现在如何处理和孩子的关系以后能够顺利的由一个教育者,榜样或者人生标杆转换成一个这个年轻姑娘的忘年伙伴?如何让她到认识到父母也好。老师也好,现有的认识和知识都并非是完美无缺的?是否需要在现在的年龄里面预备一些思想的伏笔?
d.如果希望她在成年早期之后能够思想有继续的长足的发展,而不是停留在有房有车有工作,小康则安的状态,应该给予那些心理暗示?如何避免老一辈和身边众多的诸如:考入大学就放羊了、进了公务员编制吃喝不愁、嫁个好男人过好下辈子等等的固化的思想,如何具备突破这些思维的能力?
也许大家会觉得有些大题小作,但是就像创业一样,很多东西一开始定仔细,做仔细了后期再调整就好做得多。一开始如果跑错了,后期调整的成本那是巨大的。
世界上最困难的职位 ...(中文字幕)
我们后退是我们的父母,前进即是我们的子女。并且通过他们的子女抵达一个未来,这个未来我们虽然无缘看到,却需要我们去关心。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评论问我什么是职业父母:
我觉得作为一个职业的父母,首先是要做好一个伴侣,了解自己的另一半,协调两人的婚姻,在生理和心理上互相提高幸福感,对两个人的未来和家庭的未来做评估和计划,避免陷入诸如:7年之养,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是爱情变亲情、婚姻是两个人互相的容忍和习惯等这样的思维定势。在我看来婚姻就是两人一起走,如果有一个走得慢了,另一个就是要帮助他调整呼吸和步伐,但无论怎么走两人都知道对方心里想要去到的地方是哪里,打算怎么走。如果其中发生变故,两人也能互相正确评估调整目标和路线,不论生活的形势如何变化,两人都是沟通无障碍的。如果暂时分开,互相看不见,也知道下一个回合点会是在哪里,这是构成家的平台的理性模式。我想就算不能百分百做到,至少,这个思想是应该明确的,而不是那些无序杂乱的观点。
然后是是对于孩子的了解 一方面是对于书本上的理论的了解,一方面是对自己孩子特质的消化和运用。这我在很多问题的回答中已经说过了,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
最重要的,就是对于自己发展的关注。我是不同意把孩子作为生活重心的,因为这样的模式其实在孩子成年之后必定会形成一种一边倒式的心理依赖。作为一个有职业素养的父母,我觉得是不应该犯这种错误的。当你花尽心血去养育孩子之后,却不放手,这到最终是会害了孩子的未来的发展的。孩子生下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母亲在生理上分离,然后到其成人之后就应该在经济和精神上全方面分离,分离的背后代表的是独立,独立衍生出新的发展,所以分离不是一个坏事。
另外一方面,父母尤其独立的发展,也是一种最好的言传身教。我们常说的笑话就是笨鸟自己生个孩子出来先飞,这就是典型的把自己的期望和情感转嫁到孩子身上,而这背后往往是对于自己发展不自信的一种掩饰。但是,就像我说的,往往潜意识的内容才会一字不漏的传给孩子。父母往往最后是把这种对自己的没要求满满的传给了孩子。(这里扯出去点,我这里想扯一下虎妈,我个人不是很认同她书里说的各种教育方法,我觉得她就算不那么管教。她的这种强硬的雷厉风行的作风都会让她两个女儿被潜移默化的被影响。要学虎妈的人,我常建议他们别学虎妈的那些方法,你把虎妈的调调学会了,孩子自然就会有八九分变成她女儿的那种样子了)。 说回来,对于自己思想的关注,自己修养的关注,这才是真正能够反过来造就孩子的内容。要知道,孩子在儿时乃至到青年,都会时时刻刻放一只眼睛看着你,你怎么做,不用教,他十有八九就会这么做。
以上这三点,我觉得就是一个职业父母应该有的素养,可能你会说,你说得好听,你做到了没有?说实在的,我还没有做到,我在努力,因为我感觉这个事情,不是一代人就能完全做到的。但是就像荣格说的,对于未来,我们有责任去关心。 抱歉,这里段明显鸡汤了,但我是真想做到,也相信不是因为我做不到,其他人就一定做不到的。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虽然绝大多数人都会成为父母,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父母可以说十分的缺乏培训。
就与孩子沟通时候的说话技巧这一项,就可能会有一大片中枪的。我们可以来看看一下这一本书:《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简称P.E.T,父母效能训练,其中节选的内容: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421866
说说父母常见的与孩子沟通的类型:
1.命令、指挥、控制——告诉孩子去做某事,给他一个命令:
“我不管其他家长怎么做,你必须打扫庭院!”
“不许那样和妈妈说话!”
“现在你回到那儿去,跟吉妮和艾希礼一起玩!”
“别再抱怨了!”
2.警告、训诫、威胁——告诉孩子如果他做某事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你那样做.你会后悔的!”
“你再说一句那样的话。我就让你出去!”
“最好别那样做,如果你知道怎么样才是对你好的话”
3.规劝、说教、布道——告诉孩子他应当怎样做:
“你不应该那样做。”
“你应该这样……”
“你在任何时候都应当尊重大人。”
4.建议、给出解决方案或意见——告诉孩子怎样解决一个问题,给他建议或意见:为他提供答案或解决方案:
“你为什么不请吉妮和艾希礼一起到这儿来玩?”
“等过几年再决定大学的事。”
“我建议你跟老师谈谈这件事。”
“去跟其他女孩交朋友。”
5.说服、教育、进行逻辑辩论——试图用事实、辩论、逻辑、信息、或者你自己的意见来影响孩子:
“上大学会成为你一生中最美好的经历。”
“小孩必须学会彼此相处。”
“让我们来看看关于大学毕业生的事实。”
“如果小孩子学会在家里负起责任.他们长大以后就会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这样理解——你妈妈需要你帮忙做家务。”
“我在你这个年纪时。要做的事情比你还多一倍。”
6.评价、批评、表示不赞同、责备——对孩子作出一个负面的评价或判断:
“你没想清楚。”
“那样是很不成熟的做法。”
“在这件事上你大错特错了。”
“我没法同意你的看法。”
7.赞扬、表示赞同——作出一个正面的评价或判断,表示赞同:
“嗯。我认为你很漂亮。”
“你有能力把它做好。”
“我认为你是对的。”
“我同意你的看法。”
8.归类、嘲笑、羞辱——让孩子感到自己愚蠢,把孩子归类,让他感到羞耻:
“你是个被宠坏的小鬼。”
“看这儿.‘无所不知’先生。”
“你的行为就像野生动物。”
“好吧.小宝宝。”
9.解释、分析、诊断——告诉孩子他的动机是什么,或者分析他为何做出这样的事或说出这样的话;表示你已经看透了他的心理.弄清了问题的所在:
“你只不过是嫉妒吉妮。”
“你那样说是想烦我。”
“你根本不相信那个。”
“你有那样的感觉是因为你在学校不太顺利。”
10安慰、表示同情、安抚、支持——尽力使孩子好受一点,通过谈话让他摆脱不良情绪,试着驱散他的情绪,否认他情绪的强度:
“明天你就不会这样想了。”
“所有的孩子偶尔都会经历这样的事。”
“别担心.事情会解决的。”
“你那么有潜力,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学生的。
“我也有过那样的想法。”
“我知道.学校有时候会很无聊。”
“你通常跟其他孩子都相处得很好。”
11.调查、质问、审问——试图找出理由、动机、原因;寻求更多信息来帮助你解决问题:
“你什么时候开始这样想的?”
“你为什么觉得自己讨厌学校?”
“那些孩子有没有告诉过你她们为什么不和你一起玩?”
“你跟多少个孩子谈论过家务的事?”
“是谁让你产生那个想法的?”
“如果不上大学,你会去做什么?”
10、退出、分散注意力、开玩笑、转移话题——试图让孩子回避这个问题;自己远离这个问题;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用开玩笑的方式转移话题,把问题放在一旁:
“别想它了。”
“咱们别在餐桌上谈这个问题了。”
“好了——我们谈点高兴的事吧。”
“你的足球踢得怎么样了?”
“我打赌总统都没遇到过像你这么复杂的问题。”
“我们都经历过这种事。”
不论是有孩子还是没有孩子。都会经历过这12种方法。但是。我想说的是这12种方法正是让我们和父母或者说,我们和我们的子女越来越不能够推心置腹的原因。
因为,这12种方法,也是12种沟通障碍。
为什么会成为沟通的障碍。是因为这些话语中包含隐藏着:
你不能接受孩子的感受,你希望孩子做出改变。
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解决问题
认为是孩子的错。
认为孩子没有自己聪明。
认为孩子在做坏事或者做错事。
不认为孩子的感受很重要。
不能接受孩子,不能和孩子感同身受。
认为问题不在学校,而在孩子。
没有认真对待孩子。
认为孩子对于学校的评价是不合理的。
不在乎孩子的感受。等等。
现在,各位还觉得自己作为家长来说,专业过关么?
如何做,我希望大家能够自己去看看那本书。很不错。
简单的来说。就是正确的解读孩子行为,语言,情绪背后的内容。称之为解码。
错误解码:
孩子:“我饿了,我饿了,我饿了。”
爸爸:“别吵我。又不听话了。再不听话就打你了。去做作业(警告,威胁,命令)。”
正确解码:
孩子:“我饿了,我饿了,我饿了。”
爸爸:“我知道你想吃东西了。晚饭还要晚点才能做好。你可以先吃点饼干或者面包垫垫,但最好不要超过3片,因为我担心我做完饭,你吃多了没胃口。”
然后,就是正确给出自己的想法,态度和意图。称之为编码
爸爸回来很累,孩子找爸爸玩
错误编码:
孩子:“爸爸陪我玩。”
爸爸因为疲劳然后编码:“你真烦人。”
孩子获得的信息“我很烦。”
正确编码:
孩子:“爸爸陪我玩。”
爸爸因为疲劳然后编码:“我累了。”
孩子获得的信息“爸爸累了。”
书中还有更多更为详细的解释和内容。推荐大家去好好读一下吧。
父母虽然是天职,但是技能还是需要后天培训的。
评论中有朋友对于P.E.T表示质疑,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没有人可以做到100%的完成这个指标,书里面写的内容也不可能100%的涵盖与孩子相处中的各种问题。但这本身的由孩子的角色出发,由其感受而对应使用他能够接受的方式去与之沟通的思路是值得举一反三的。就像我常说的那几句话,尊重科学,尊重孩子的生物性,了解自己孩子特有的模式,做好孩子潜移默化的榜样,有效的与孩子沟通。至于方法和教育的“技术”都是用来参考和拓宽自己的。别在思想上做削足适履的事情。
另外,至于未来的竞争的问题,我是这样看的,也许很多教育法并不能百分百的解决所有教育中的问题,但也不能证明虎妈鹰爸等等这种自发的、小样本的教育就是值得推广的。本身,人的多样性加上家庭、社会环境的不同是会带来各种的变数,而作为教育,我觉得是在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和使用能够降低风险几率,扩大积极发展的可能性的一些方法和手段。
举些例子:
统计证明给予性教育,孩子首次性活动的发生时间比未受过性教育的要平均晚1~2年。成为单亲妈妈的几率和放弃学业的可能都会降低。
使用较为平和,公平的教育模式的孩子罹患心理疾病的概率会低于频繁使用体罚教育的孩子。成就和收入也会略高。
有一项或者多项体育技能优秀的人,成就会略高(社交能力也会略高)
等等...
我觉得作为父母。就需要去了解这些内容,最好是其背后的关系,然后作为参考,把孩子带到风险几率低,积极效应几率高的区域里。我们不能保证一切百分百有效,但不要自发的来一套。后果就是将孩子放到了风险更大的几率中去,作为一个面向普罗大众的回答,我不会推荐大家这么做。
如果真的虎妈大家觉得他们家的教育好,我也可以给出一些内容,大家可以看一下:
a.孩子的成就往往与父母的学历成就正相关。
b.父母的家庭收入与孩子的成就也是正相关的。
c.虎妈虽然在有些地方可以用过于严格或者说有些惩罚过度,但整个体系至少是一个边界明确和清晰的,这也是一个很积极的加分项,而且国内很多家庭是无法做到的,特别是有老一辈的隔代教育的环境。
d.虎妈作为一个养育者本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榜样(从她在视频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是一个极为干练的女性,思路也是少有的清晰和果断,这是国内很多妈妈,甚至宅男爸爸拍马追不上的)。言传身教这一点,也是我很强调的。可以说重中之重。
我之所以不推荐虎妈,是因为,很多家庭都看不到这些背后的内容,光是看到严惩这部分内容了,而这部分内容在我看来是她众多加分项里面少有的一个减分项,只是,这一点是她很聪明的用来做为宣传中用来往美式教育上撒盐的宣传手段而已。
所以,人家是老鹰,被扔出飞机还是会飞的。自己是什么,想清楚了再学。
7月13日更新:
作为一个专业的家长很重要的一个素养就是管好自己的嘴。很多时候孩子各种的“熊”表现,往往来自于父母语言的失控,我们可以看看以下案例这是我在中国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问题?中的部分内容:
你作业写快点啊,你这样到明天也做不完。
你做这么快,都错了。做仔细点。
让你仔细点没让你这么慢啊。
你跑快点,就你这样我们明天也到不了家。
别跑这么快,摔倒了怎么办?
让你小心点没让你这么慢,快跟上我!
你看你,自己一点都不小心。摔倒了吧,叫你慢点慢点的。
这样的案例实在太多,我能吐槽的点也多:
1.没有对孩子的能力有准确的了解。
2.不停的在给孩子负面的暗示:你很慢/你不仔细/你粗心。
3.缺乏耐心。
4.对于孩子在第一句指令发出之后的反应缺乏准确的预判。
5.反复修正的过程中给出矛盾的指令。
6.将自己的错误指挥的责任推给孩子。
7.代替孩子做判断和思考。
8.给孩子一个负面的情绪控制的演示。
……
如何管好自己的嘴,这是做好父母的很重要的一课。言语的力量远大于你想象。
职业家长作答:
不要用谎言逗小孩。
孩子不是成人的等比例缩小,不是线性放大式的成长和发展。
严格的教育不是体现在打孩子的力度上,更不是想当然的随心所欲的教育
另外我听到让我最不适的一句话就是:指着我的女儿对自己小孩说:“你看人家家里小孩”。我想说的是:“我女儿不这样正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然后还有诸如此类的:
你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将孩子陷入两难境地)
小朋友要乖,不乖警察来抓你。(恐吓,要挟,用不可实现的内容去和孩子承诺和博弈)
你爸妈不要你了,跟我回去吧。(父母是孩子的生存依赖,这种语言则是以孩子对于这种依赖的关系的断裂的恐惧来惊吓孩子。)
如果我们的教育者还在这样低级的层次里面打滚的话,我只能为受这样教育的孩子感到悲哀,他们和我们更多提倡科学教育的孩子之间心理上的鸿沟是在越来越大的分割开了,而且不是他们一代能够追得上的了。
我不敢说我的思想有多高级,但是我们可以比较一下:
我现在会考虑的内容:
a.我现在所说的,或者所要求她做的,从她的角度来看,是一种被迫的服从,还是真正理解其背后的现实逻辑关联?
b.就她现在年龄的孩子,从生理能力上,能够达到的程度是怎样?她没能够做到或者做好,是由于她本身身体发展还没到能够做好?还是大脑发育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还是心理上由于环境造成的情景式的依赖导致心理行动力不足?如果是最后一项,那如何调整情景?
c.我现在如何处理和孩子的关系以后能够顺利的由一个教育者,榜样或者人生标杆转换成一个这个年轻姑娘的忘年伙伴?如何让她到认识到父母也好。老师也好,现有的认识和知识都并非是完美无缺的?是否需要在现在的年龄里面预备一些思想的伏笔?
d.如果希望她在成年早期之后能够思想有继续的长足的发展,而不是停留在有房有车有工作,小康则安的状态,应该给予那些心理暗示?如何避免老一辈和身边众多的诸如:考入大学就放羊了、进了公务员编制吃喝不愁、嫁个好男人过好下辈子等等的固化的思想,如何具备突破这些思维的能力?
也许大家会觉得有些大题小作,但是就像创业一样,很多东西一开始定仔细,做仔细了后期再调整就好做得多。一开始如果跑错了,后期调整的成本那是巨大的。
世界上最困难的职位 ...(中文字幕)
我们后退是我们的父母,前进即是我们的子女。并且通过他们的子女抵达一个未来,这个未来我们虽然无缘看到,却需要我们去关心。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评论问我什么是职业父母:
我觉得作为一个职业的父母,首先是要做好一个伴侣,了解自己的另一半,协调两人的婚姻,在生理和心理上互相提高幸福感,对两个人的未来和家庭的未来做评估和计划,避免陷入诸如:7年之养,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是爱情变亲情、婚姻是两个人互相的容忍和习惯等这样的思维定势。在我看来婚姻就是两人一起走,如果有一个走得慢了,另一个就是要帮助他调整呼吸和步伐,但无论怎么走两人都知道对方心里想要去到的地方是哪里,打算怎么走。如果其中发生变故,两人也能互相正确评估调整目标和路线,不论生活的形势如何变化,两人都是沟通无障碍的。如果暂时分开,互相看不见,也知道下一个回合点会是在哪里,这是构成家的平台的理性模式。我想就算不能百分百做到,至少,这个思想是应该明确的,而不是那些无序杂乱的观点。
然后是是对于孩子的了解
一方面是对于书本上的理论的了解,一方面是对自己孩子特质的消化和运用。这我在很多问题的回答中已经说过了,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
最重要的,就是对于自己发展的关注。我是不同意把孩子作为生活重心的,因为这样的模式其实在孩子成年之后必定会形成一种一边倒式的心理依赖。作为一个有职业素养的父母,我觉得是不应该犯这种错误的。当你花尽心血去养育孩子之后,却不放手,这到最终是会害了孩子的未来的发展的。孩子生下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母亲在生理上分离,然后到其成人之后就应该在经济和精神上全方面分离,分离的背后代表的是独立,独立衍生出新的发展,所以分离不是一个坏事。
另外一方面,父母尤其独立的发展,也是一种最好的言传身教。我们常说的笑话就是笨鸟自己生个孩子出来先飞,这就是典型的把自己的期望和情感转嫁到孩子身上,而这背后往往是对于自己发展不自信的一种掩饰。但是,就像我说的,往往潜意识的内容才会一字不漏的传给孩子。父母往往最后是把这种对自己的没要求满满的传给了孩子。(这里扯出去点,我这里想扯一下虎妈,我个人不是很认同她书里说的各种教育方法,我觉得她就算不那么管教。她的这种强硬的雷厉风行的作风都会让她两个女儿被潜移默化的被影响。要学虎妈的人,我常建议他们别学虎妈的那些方法,你把虎妈的调调学会了,孩子自然就会有八九分变成她女儿的那种样子了)。
说回来,对于自己思想的关注,自己修养的关注,这才是真正能够反过来造就孩子的内容。要知道,孩子在儿时乃至到青年,都会时时刻刻放一只眼睛看着你,你怎么做,不用教,他十有八九就会这么做。
以上这三点,我觉得就是一个职业父母应该有的素养,可能你会说,你说得好听,你做到了没有?说实在的,我还没有做到,我在努力,因为我感觉这个事情,不是一代人就能完全做到的。但是就像荣格说的,对于未来,我们有责任去关心。
抱歉,这里段明显鸡汤了,但我是真想做到,也相信不是因为我做不到,其他人就一定做不到的。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