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a planck like ergo-keyboard for MX, choc, low profile switches.

License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DreaM117er/Explorer-Keyboard-Mountian

Folders and files

NameName
Last commit message
Last commit date

Latest commit

 

History

74 Commits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Explorer Keyboard Mountain 探索者2號(一體式)

default-layout-mx stagger-layout-mx
default-layout-choc stagger-layout-choc
default-layout-glp stagger-layout-glp

開發者前言

Planck好不好用?這是我在接觸分離式鍵盤之後很多人問我的問題,我可以說它相當地好用,是第一次接觸分離式鍵盤的初心者在使用它之後也非常容易上手,且不論這把直列式鍵盤類型是不是分離式。根據Planck入門的好用程度,首先我製作了一把以Planck為雛形的直列式小鍵盤Plancklite,省去了小指及無名指最難接觸到的左下角、右下角的各3顆按鍵,再將鍵盤從中央分開來成左右兩邊、拇指區向下跟主鍵區位移3mm的設計。

plancklite

這樣去更動配列的好處其實改善了Planck鍵盤配列的幾個問題:

  • 按鍵佈局太緊湊。
  • 省去手指正常移動軌跡中根本按不到的按鍵。
  • 保留Planck直列式鍵盤的打字手感,甚至更好。
  • 可作為分離式鍵盤練習使用。

於是根據這把小鍵盤Plancklite,更進一步構想出這把可以變動配列的探索者2號。

這次的開發跟探索者1號那次不太一樣,開發、構想、設計、命名全靠我一個人,特別在這次的開發上,我特別學習了KiCAD的使用,同時運用Fusion360做鍵盤的3D結構模擬及零件的檔案輸出,能夠這樣開發出自己的鍵盤,真的相當不容易。

至於命名的部分,為什麼叫做Mountian呢?其實探索者2號的命名在1號設計出來沒多久就定下來了,原先它的目標是能夠立起來的設計,在設計過程中逐漸偏離原始構想,後來才想到這個類似七巧板的設計,但原先定下來的命名就繼續沿用了,但它現在的構造其實也蠻符合這個味道。

如果大家對這把鍵盤有興趣的話,不妨嘗試自己做看看:組裝說明

分離式連結:Half-Mountain

配列佈局

探索者2號有兩種佈局可以變更,預設佈局為Plancklite的設計,拇指區最外側旋轉25度的設計,在使用上更貼合拇指移動的按鍵軌跡。

Plancklite

在此之上,根據鍵盤結構的變化,可將Plancklite的配列變更為Stagger的配列:

mountain

鍵盤結構

  • 根據PCB分為M(Main)A(A part)B(B part)T(Thumb)單邊4個部件,合計8張PCB。
  • 左右邊代號分別為:左(L)右(R)
  • 鍵盤上下結構分為:Plate(定位板)A(上層底板)B(下層底板)
  • MCU的部分採用手拉線拓展板安裝(Handwiring Microboard)。
  • PCB採全焊接設計,可使用MXChoc v1Choc v2Gateron矮軸等4款不同腳位、不同類型的鍵軸。
  • 可依據需求進行配列的變更,Plancklite及Stagger可選擇。

PCB視圖

正面 PCB-F
背面 PCB-B

3D視圖

正面 default
背面 stagger

參考資料及使用工具

About

a planck like ergo-keyboard for MX, choc, low profile switches.

Resources

License

Stars

Watchers

Forks

Packages

No packages published